top of page
講故事的時間
getImage.jpg
好髒的哈利

作者:紀歐

繪者:瑪格麗特・布羅伊・葛雷漢

翻譯: 林真美

​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9573228661

把豆子吃掉》,《一粒士多啤梨》以及《火腿和綠雞蛋》都是在解釋願望的差異:每個人都有願望,每個人的願望都不同。如果可以把願望和情感稱為動機性心理過程的話,信念(belief)和思維(thinking)可以稱為是認知性心理過程。和願望不同,認知性心理過程不是把自己的意願投射到現實中去(比如,我想改變現實,換一塊有草莓的蛋糕,以滿足我頭腦中的願望),而是把現實的東西投射到頭腦中去(比如,我知道現在窗外在下雨-這個頭腦中的思維活動反應了現實)。理解別人的認知性心理過程因而也就需要既明白現實是什麼,又要明白別人頭腦中的思維活動,還要能夠比較和評估現實與思維是否一致。當現實和思維不一致的時候,我們就說人有一個錯誤信念(false belief)。比如我以為外面在下雨,拿著傘出門卻發現陽光普照根本沒有下雨。我先前的信念是不正確的。因為錯誤信念涉及到更多心理加工過程,所以小朋友對錯誤信念的理解得發展要晚於對願望的理解。

研究結果指出:兒童在4歲到6歲之間才能理解別人的信念可以和現實不同(Wellman et al., 2001)

家長可以和孩子做一個小小的心理實驗: 有兩個小朋友,一個叫Sally, 一個叫Anne。 Sally有一個籃子, Anne有一個盒子。Sally把她的球放在籃子裏,然後出去玩了。Anne把球從籃子裏拿出來,放在盒子裏。現在Sally回來了,她想玩她的球。她會去哪裏找球呢?籃子裏還是盒子裏?

Sally.png

爸爸媽媽一定是說:當然是籃子了,因為Sally放在那兒的,而且她沒有看見Anne換地方,所以不知道。可是你會驚訝地發現,孩子不一定這麼回答。 5歲之前的小朋友大部分時候會說:去盒子裏找,因為球現在是在盒子裏。他們不能理解Sally有一個錯誤信念。他們會認為每個人都知道事實是什麼,每個人都知道我所知道的事情。

8.png

如何幫助孩子理解錯誤信念的概念呢?

兒童繪本的畫面能夠把看不到摸不著的心理過程視覺化,突顯現實與信念之間的衝突,能非常有效地幫助孩子明白行為與心智的關係。比如在《Harry the dirty dog 好髒的哈利》中這樣講到:哈利是一隻有黑點的白狗,但是因為太髒,所以看上去像是一隻有白點的黑狗。哈利回家後它的主人認不出哈利,以為它是另外一隻不同的狗。哈利耍了各種各樣的把戲向主人顯示自己是哈利,但是主人還是不相信這是它。最後哈利跳到浴缸裏讓主人給它洗澡。洗著洗著哈利就變回了一隻有黑點的白狗。只有這時候主人才認出這隻狗到底是誰。故事中主人對有白點的黑狗的身份有一個錯誤信念,以為這是一條不同於他們的哈利的狗。

 

書的封面上畫了兩隻不同顏色的狗。如果兒童不能理解錯誤信念,可能會以為真的有兩隻狗,而故事中的行為因此就會沒有邏輯和莫名其妙。和孩子讀這本書的時候,可以問孩子:哈利怎麼從一隻有黑點的白狗變成了有白點的黑狗?為什麼它的主人認不出來它?甚至可以就封面問孩子:這本書裏到底有幾條狗?這些問題可以促進孩子去思考故事裏提到的錯誤信念產生的緣由,從而合理化故事里人物的行為。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