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我有一個小秘密

這本書的寫作緣起於我和當時三歲的兒子的一次聊天。他從小對動物很感興趣,有一次問我為什麼河馬名字裡有個馬字,雖然河馬和馬完全沒有關係。我們一路聊下來,發現很多動物的中文名有歧義,是個很有趣的現象。這段對話激活了我作為發展心理學家的研究觸覺。我在研究中關注兒童是如何理解看不見摸不著的心理活動的。這一類名字的歧義帶來的誤解正是一個跟孩子解釋錯誤信念的很好的例子。於是就有了這本書。
 

這本書適合跟3-6歲的幼兒共讀。書中的內容涉及到的概念包括什麼是秘密,什麼是錯誤信念,如何保守秘密,以及朋友之間信任。在閱讀的過程中孩子還可以體會到人物的不同情緒,比如沮喪,驚訝,無奈,和尷尬。


回到河馬是不是馬的問題,馬是奇蹄目馬科下的哺乳動物,而河馬是偶蹄目河馬科下的植食性哺乳動物,實際上它與鯨豚類的親緣關係更近。長頸鹿和鹿都屬於偶蹄目反芻亞目,不過長頸鹿屬於長頸鹿科,鹿屬於鹿科。


感謝子昕把長頸鹿和河馬的故事用畫面表達了出來。畫稿經過幾次改稿,個中辛苦一言難盡。希望家長和小朋友們喜歡這兩個人物和它們的故事。

河馬學寫字

兒童心理發展研究發現,兒童往往高估自己的知識,以爲自己什麽都知道。他們也經常高估他人的知識。兒童對自己和他人知識狀態的理解和他們的心理理論的發展水平密切相關。心理理論指的是兒童對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狀態和過程的

理解。從不知道到知道的學習過程恰是一個心理狀態的變化。

 

這本書取材于中國傳統故事,借河馬和長頸鹿的口,跟3-6歲的幼兒介紹什麽叫做“學習”,“學會”了或者“知道”了意味著什麽。其實不只是幼兒,我們每個成人或多或少也都有過河馬那種我都懂的錯覺。下次拍胸脯說“我都會了”的時候,想想河馬要寫一萬條橫綫的窘態吧!

蘇格拉底曾經說過:認識到自己的無知就是最大的智慧。 然而事實是,我們往往在一知半解的時候,就已經自以爲是地認爲自己知道了,理解了。結果就是浮光掠影,囫圇吞棗。或者說,我們對于自己的知識經常有錯誤信念。

《逗你玩兒》這本書講的是孩子的惡作劇。惡作劇中能夠體現兒童的心理理論和認知執行功能的發展。要成功地用假禮物(其實是玩具蟑螂)嚇到別人,一定要保證對方不知道真正的禮物是什麼,還要能夠控制自己的衝動不告訴對方。河馬沒能

忍住,脫口而出告訴了長頸鹿真正的禮物是什麼,破壞了惡作

劇的效果。好在長頸鹿非常配合,仍然被“嚇到”了。

逗你玩兒

系鞋帶

這個故事講的是“教”和“學”的概念。什麼人可以教別人,什麼人需要學,這個問題中間的一個核心概念是知識和技能的落差。具備特定知識和技能的人可以教那些不具備這些知識和技能的人。但是更加重要的是,教的人必須有教人的願望意圖,也就是想要教別人。在這個故事的開始,河馬會系鞋帶,長頸鹿不會。但是河馬並沒有教的願望,反而是河馬通過觀察模仿和反复練習自己學會了系鞋帶。所以即使是最後的結果是長頸鹿學會了河馬俱備的技能,並不意味著河馬曾經教長頸鹿。長頸鹿有學習的願望和努力的過程,最後學會了系鞋帶。河馬卻沒有誨人不倦的意圖,也沒有有意地示範給長頸鹿如何系鞋帶,所以河馬並沒有教。

相比起肉眼可見的學習結果(長頸鹿學會了系鞋帶),意圖(河馬不願意教)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心理狀態,因而對幼兒來說更難於理解。如果你問一個3歲的孩子,在這個故事里河馬有沒有教長頸鹿怎麼系鞋帶,孩子大概率會回答你河馬有教。這是因為幼兒往往關注的是事情最後的結果,即長頸鹿學會了,而不是引發結果的心理狀態,尤其是當結果和之前的心理狀態有不一致的時候。老師沒有教,學生卻學會了,而幼兒只能看到學生學會了,就順勢推斷老師一定是有教了。

對於心理意圖的理解會影響孩子對於教學過程的理解。試想一個如果小朋友不明白老師的意圖,勢必會影響她的學習效果。和幼兒讀這本書的時候,可以和孩子討論河馬的意圖,以及河馬的意圖和長頸鹿的學習效果之間的對比。幫助孩子明白什麼情況才能算“教”,“教”和“學”有什麼不同。

袋鼠怎麼跳

這本書的靈感來源於90年代美國發展心理學家Angeline Lillard關於兒童如何理解假想遊戲的解讀。當我們玩假想遊戲的時候,我們的腦海裡會有假想對象的表徵。比如我假裝袋鼠,我的腦海裡會有袋鼠的概念和形象。即使我坐在原地沒有動,我依然可以腦子裡想著袋鼠,身體假裝袋鼠坐著。但是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見過袋鼠,沒聽說過袋鼠,腦海裡沒有袋鼠的表徵,這個人不可能去“假裝”袋鼠,就像長頸鹿一樣。就算長頸鹿雙腳起跳的樣子讓外人看上去可能會誤以為他在假裝袋鼠,他依然不知道袋鼠是什麼,也就不可能在假裝。兒童如何理解假想遊戲裡的心理表徵其實是心智理論發展的核心問題之一。

這本書給家長和老師一個機會和孩子討論什麼是假裝,以及頭腦中看不見摸不著的心理表徵對於假裝的意義。另外,給孩子創造機會還有鼓勵孩子玩假裝遊戲對於心智理論的發展大有裨益,尤其是沒有服裝道具的假裝,更是完全依靠孩子的想像力。下次看到孩子自言自語手舞足蹈沉浸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不要去打擾她,她的大腦在玩假裝遊戲呢!

bottom of page